企業如何迎戰第三期溫室氣體管制?從政策趨勢到實際行動,掌握減碳先機

【華宇新訊】企業如何迎戰第三期溫室氣體管制?從政策趨勢到實際行動,掌握減碳先機

隨著全球邁向 2050 淨零排放,台灣政府也正式啟動 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2026-2030),針對製造、住商、運輸、農業與環境部門訂定具體減碳措施,並規劃開徵碳費,以強化企業減碳義務。對於企業主與永續長而言,這不僅是一場環保政策的轉變,更是一場關係企業競爭力的產業變革。如何因應新法規,提前部署減碳策略,將是企業未來 5 年的關鍵課題。

台灣政府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已將「2050 淨零排放」正式入法,並依國際減碳承諾逐步推動階段管制目標。本次 第三期階段管制(2026-2030),設定國內總碳排量較 2005 年基準減少 28±2%。這代表未來 製造、住商、運輸、農業、環境等高碳排部門,需透過技術革新、能源轉型、提升效率等方式加速減碳,以符合政策要求。
更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政府將於 2025 年起開徵碳費,企業若未做好準備,除了需負擔額外成本,還可能面臨供應鏈轉單、國際競爭力下降的風險。因此,企業主與永續長不僅要理解新政策,更需提前佈局減碳策略,以降低營運風險,掌握綠色轉型契機。

本次政策主要針對五大部門,企業可依據自身產業特性,評估影響範圍並採取相應措施。

製造業:低碳生產是唯一出路
👉 影響:
• 製造業碳排量占台灣總排放量 52%,高居各產業之首。
• 受 歐盟 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及其他國家可能會陸續開徵碳關稅的 影響,未來出口的產品都需計算碳排成本。
• 2025 年碳費開徵後,企業若未改善碳排,將面臨額外財務負擔。
✅ 因應建議:
• 導入碳盤查(ISO 14064):企業應建立碳排放數據,計算範疇 1(直接排放)、範疇 2(間接排放),甚至範疇 3(供應鏈排放)。
• 推動低碳製程:導入氫能、高效電爐、再生能源、生質燃料等技術,以減少碳足跡。
• 申請政府補助:經濟部與環境部均提供減碳技術升級補助,企業可積極申請。

住商部門:建築節能與智慧管理是關鍵
👉 影響:
• 住商部門碳排量占 21%,其中住宅占 11%,商業占 10%。
• 新法規強制新建建築符合低碳標準,並推動老舊建築進行節能改造。
• 用電大戶(如飯店、商辦、購物中心)需面對能源使用效率提升的挑戰。
✅ 因應建議:
• 提升建築能效:採用 LED 照明、節能空調、智慧能源管理系統。
• 導入綠建築設計:新建案可採用低碳建材,並導入 BEMS(Buildin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監測用電狀況。
• 購買綠電:透過企業 PPA(企業綠電購售協議)與再生能源供應商合作,以減少碳排放。

運輸部門:物流電動化與智慧運輸是趨勢
👉 影響:
• 運輸業碳排量占 12.69%,其中公路運輸占 96.32%。
• 政府規劃 2030 年達成 電動機車普及率 35%、市區公車電動化 30%。
• 物流與貨運業若不更新車隊,未來營運成本將大幅增加。
✅ 因應建議:
• 汰換燃油車隊,逐步電動化:政府提供電動貨車補助,企業應規劃逐步更換車隊。
• 建置充電基礎設施:企業物流中心可設置快充站,提高電動車使用率。
• 導入 AI 智慧物流管理:透過大數據分析最佳配送路徑,以降低油耗與碳排。

農業部門:發展永續農業與碳匯
👉 影響:
• 農業部門碳排占比約 2.16%,但面臨糧食安全與氣候變遷挑戰。
• 政府鼓勵 畜牧業導入沼氣發電、精準施肥,以減少甲烷與氧化亞氮排放。
✅ 因應建議:
• 發展低碳農業技術,如使用生物炭改良土壤,減少化肥使用。
• 推動農業循環經濟,如利用廢棄物發酵產生沼氣,提高能源回收效率。

環境部門:強化廢棄物與污水處理
👉 影響:
• 環境部門碳排占比 0.94%,主要來自掩埋場與污水處理。
• 政府目標 2030 年達成垃圾零掩埋,全面推動焚化與資源回收。
✅ 因應建議:
• 強化企業廢棄物管理,推動減廢與資源再利用,以降低碳足跡。
• 導入污水處理優化技術,如厭氧發酵技術,提升沼氣回收率。

面對第三期溫室氣體管制,台灣企業須加快碳中和步伐,以降低碳費影響、提升國際競爭力。建議企業主與永續長 從碳盤查入手,制定長期減碳策略,並積極申請政府補助,掌握綠色轉型的機會。
在淨零時代,減碳不再只是環保議題,而是企業生存與競爭力的關鍵。現在開始行動,才能在未來市場中脫穎而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