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度IFRS國際財報準則宣導會議:剖析新舊制度差異,掌握企業轉型契機

【華宇新訊】113年度IFRS國際財報準則宣導會議:剖析新舊制度差異,掌握企業轉型契機

隨著全球經濟的高度連結,企業財務資訊的透明性與可比較性已成為投資人及利害關係人的重要評估依據。我國自採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 (IFRS) 起,不斷精進財務報導制度,致力於與國際標準接軌,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113年度推動宣導會議不僅強調新制度的實施重點,更著重於112年與113年制度的差異比較,協助企業及董事會提前因應,進一步完善財務報導品質。本報導將針對本次會議的重點進行歸納與分析,供企業主及高階管理層參考。

1. IFRS推動背景與趨勢

o 全球趨勢:目前已有超過150個國家採用IFRS作為財務報導準則,以提升財報國際可比較性。
o 我國目標: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降低海外上市籌資成本,強化資訊透明度。

2. 導入IFRS的主要變革

o 原則基礎 (Principles-Based Standards):

      • 與傳統細則基礎相比,IFRS強調經濟實質的反映,而非僅依賴特定數字門檻。
      • 管理階層需運用專業判斷,提升財報的真實性與透明度。

o 公允價值會計:

      • 增加資產與負債的公允價值衡量,例如金融工具、不動產、無形資產等,強化資訊的攸關性。
      • 對企業財務波動性將有所提升,企業需加強風險管理及溝通。

o 資訊揭露要求增加:

附註資訊篇幅增加約34%,詳述會計政策、管理層判斷、或有負債與契約等細節,以降低資訊不對稱。

o 合併報表為主體:

      • IFRS要求以集團合併報表作為主要報表,反映企業整體經營狀況。
      • 需調整會計系統,確保隨時提供合併資訊。

3. 企業主與董事會應關注的影響層面

o 財務報表與經營績效:

採用IFRS將影響損益認列時點及數字波動,如收入認列、資產減損及金融工具評價等。

o 營運與資訊系統改革:

      • 檢討現有系統,因應公允價值評估與新報導需求,確保財報編製符合IFRS要求。
      • 改善內部控制及資訊系統流程。

o 國際競爭力:

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的財務可比較性,有助於國外上市及資金調度。

o 管理層角色:

IFRS轉換需高層管理者支持,並成立專案小組推動全公司跨部門合作。

4. 企業因應策略

o 提前規劃:

      • 評估會計政策差異,確認財務報表影響項目。
      • 進行內部教育訓練,強化專業判斷與知識傳遞。

o 風險管理:

加強公允價值波動的影響管理,並針對投資人、債權人進行適當溝通。

o 外部協助:

可尋求外部顧問支援,以協助會計政策調整、系統改革及專案管理。

113年與114年財報制度之差異
▲113年與114年財報制度之差異

1. 建立IFRS專案團隊,跨部門推動IFRS轉換。
2. 逐步評估財務報表影響,並擬定揭露與溝通計畫。
3. 強化IT系統與內部流程,確保符合公允價值評估要求。
4. 加強資訊揭露管理,以提高企業透明度與信任度。

113年度推動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是我國企業全面接軌國際會計標準的重要關鍵時刻。面對114年度新制度的全面實施,企業主與董事會需提前規劃,透過全面檢視會計政策財務流程資訊系統,建立有效的轉換機制,確保順利過渡至新標準。IFRS的推行不僅提升企業的資訊透明度與國際競爭力,更為企業提供重新檢視經營策略的機會,唯有提早應對、完善準備,方能在全球市場中佔得先機,邁向永續經營之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