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快速看
前言
為期十二天的第廿九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終於在 2024 年 11 月 22 日於亞塞拜然的首都巴庫畫下句點。此次大會因地緣政治之互相抵制,最後由人權紀錄充滿爭議,同時經濟又高度仰賴化石燃料出口的亞塞拜然主辦,其總統伊爾哈姆.阿利耶夫(Ilham Aliyev)於 COP29 甚至表示:石油、天然氣和其他自然資源是「上帝的禮物」。包括美中印等全球前幾大碳排放國家的元首也均未出席 COP29,所有參與人數更約為 COP28 的一半。
儘管如此,COP29 仍有數項議題達成共識,值得持續關注。首先就是全球市場買賣碳信用額規則(Global Carbon Credit Trading)達成協議,起源於碳市場的標準《巴黎協定第 6 條》,協議的這一部分涉及碳市場體系,如果各國產生污染,可透過購買碳權來抵銷其他地方的排放。關鍵在於如何確保該體系的可信度,以便能夠可靠地減少導致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排放。
碳信用交易相關運作機制
相關運作機制如下:
1. ITMOs(Internationally Transferred Mitigation Outcomes,國際可轉讓減緩成果):允許國與國之間的雙邊或多邊碳交易,一國能將減排產生之碳權(ITMOs)轉讓給其他國家。本次 COP29 中確立各國授權碳權交易之方式,以及明確交易登記機構之運作模式,提高國際碳交易的規範性和透明度。
2. PACM(Paris Agreement Crediting Mechanism,巴黎協定額度機制):建立一個由聯合國監督機構監管之集中化國際碳交易市場。實體交易經驗證之碳權。經驗證後可獲得「已驗證減量額度(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s)」,交由聯合國(Supervisory Body,SBM)進行監督,每個減碳專案都必須經過嚴格的評估,可以提升獲驗證碳權之可信度。
3. NMAs(Non-Market Approaches,非市場方法):包含透過技術轉移、能力建構與國際合作等方式以實現各實體之氣候目標。本次 COP29 通過的條文進一步明確了非市場方法的具體實施細節,並提及擴大利害關係人參與等。
預估到 2030 年,每年碳信用交易價值可達 2,500 億美元以上, 每年可抵銷額外 50 億噸的碳排放。支持者表示,聯合國支持的碳交易框架可為開發中國家帶來大量直接投資。但批評者則擔心,若設置不當,相關計畫可能損及遏制全球暖化的努力,間接延長使用化石燃料的年限。綠色和平國際生物多樣性政策專家 An Lambrechts 就認為:「碳市場根本是一場氣候騙局,它成為污染嚴重的化石燃料產業的救命稻草,得以透過碳抵消逃避減排行動。這不僅無法要求污染者為其造成的環境災害埋單,反而授予一張免罪金牌。」
氣候融資承諾阻礙重重
另一個達成協議的議題則是氣候融資問題,各國承諾在 2035 年底前,由富裕國家及碳排大國,每年提供 3,000 億美元的氣候融資,援助貧窮與開發中國家對抗氣候變遷。不過部分非洲國家當場退席抗議,環保團體也在場外示威遊行,因為對付氣候變遷所需金額至少一兆美元以上,3,000 億美元只是杯水車薪,其實早在 2009 年 COP15 就決議在 2020 年前,每年提供 1,000 億美元給開發中國家,後來更延長到 2025 年,但實際上這 1,000 億美元資金經常未達目標,因為富裕國家對如何分攤出資 1,000 億美元一直沒達成共識,中國大陸和印度兩個排碳大國,也拒絕承諾像其他開發國家對氣候融資做出貢獻,他們認為現在面臨的溫室效應,是過去已開發國家累積碳排造成的全球暖化,儘管中國大陸及印度兩國現在分別名列全球第一及第三大的碳排國家,卻被定義為可接受融資的國家;另一個挑戰就是下一任美國總統的態度,川普誓言要帶領美國退出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行動,並計畫任命另一名石油業大亨克里斯萊特(Chris Wright)為能源部長。萊特曾質疑全球暖化的科學根據、指氣候變遷危機不存在、堅定支持使用化石燃料,更為氣候融資協議蒙上一層陰影。
減排 81% 目標受阻,全球氣候治理陷入僵局
此外延續前次決議淘汰化石燃料的議題,進度依然停滯不前,原本上一屆 COP28 具體成果之一是致力於擺脫化石燃料。這是 30 年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首次約 200 個國家同意認真面對解決此議題,倡議加速淘汰化石燃料,並計畫在 2030 年前,達到三倍可再生能源和兩倍能源效率的氣候承諾。本屆 COP29 理應制定具體行動方案,各國提出如何落實 2035 年前的氣候承諾: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 81%。然而議程受到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 22 個產油國及部分發展中國家強烈反對,沙烏地阿拉伯推翻 COP28 共識,不難理解是出自於本身經濟高度依賴石油出口,事實上只有法國和丹麥等少數國家承諾終止化石燃料生產,美國、加拿大、澳洲、挪威和英國等富裕國家仍然是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並且沒有停止生產的規劃。美國和加拿大還可能計劃在 2030 年增加石油和天然氣產量;英國、哥倫比亞和紐西蘭則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補貼。淘汰化石燃料相關的議題就在反對聲浪中陷入僵局,最後又被推遲到下一屆 COP30 繼續談判,但距離 2030 年的承諾限期,已時日無多,顯示各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仍將自身利益置於實質氣候正義之上。
參考資料:
● https://www.carbonbrief.org/cop29-key-outcomes-agreed-at-the-un-climate-talks-in-baku/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u5UFFk8_Q
資料來源:貝爾驗證
延伸閱讀:淺談第 29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下)
企業好夥伴
企業問題找華宇,免費諮詢企業因為管理或是驗證上有棘手問題嗎?
企業因為員工管理或是工廠管理上有棘手問題嗎?
- 華宇服務
企業輔導與診斷、精實生產、ISO國際驗證、人才管理、戰略管理指標、組織績效、六標準差、ESG永續報告書、ESG相關輔導 - 我們將為您免費諮詢服務(請點我) 華宇官方LINE
上班時間也歡迎撥打電話諮詢 +88634951008 - 華宇免費公開班:最新企業輔導課程 (請點我)
- 【華宇新訊】台灣銘板導入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 推動永續能源管理
- 淺談第 29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下)
- 【政府補助課程】AI 3日種子班 (完全免費) 培養企業人才
- 【華宇新訊】環境部公布第三波強制碳盤查名單 服務業、運輸業、大專院校全面納管
- 【華宇新訊】台船防蝕科技啟動ISO 14064-1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 強化企業永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