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ISO 14067一分鐘懶人包

ISO 14067 是一項國際標準,專注於量化產品生命週期(原料開採、製造、運輸、使用、廢棄)的碳足跡。此標準為各國、政府和企業提供一套一致性規範與計算方法,以評估和報告產品碳足跡。

ISO 14067 的目標是量化產品生命週期中每個階段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計算產品碳足跡,企業需要根據 ISO 14067 建立一個結構化和系統性的評估方法。這包括確定評估的範圍和目標,收集和分析資料,並依據“產品類別規則(PCR)”界定系統邊界。

ISO14067,碳足跡

貳、現在供應鏈要求碳足跡的需求趨勢是?

目前,供應鏈對碳足跡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主要受到法規、客戶、投資者和消費者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企業必須積極應對這些趨勢,以維持競爭力並實現永續發展。

ISO14067,碳足跡需求趨勢

驚人的環境成本:

  • 製造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和廢氣對水和空氣造成嚴重污染,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而製造業可能因廢水超標每年得面臨高額的罰款
  • 建築業:建築工程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增加處理成本並對環境造成壓力。隨著環保法規日趨嚴格,建築廢棄物處理成本逐年上升,年增率約為15%。
  • 運輸業:燃燒化石燃料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之一,運輸業的碳排放佔總排放量的23%,加劇了氣候變遷。
趨勢要點 具體發展與產業案例
法規驅動強制性要求 歐盟CBAM(2025年試行)、台灣碳費開徵(2025年),台積電要求供應商2026年前完成第三方碳足跡驗證
範疇三排放管理主流化 全球79%企業納入供應鏈碳排揭露,但45%仍忽略關鍵排放源,紡織業導入AI技術降低75%打樣成本與碳排
客戶端減碳要求契約化 蘋果2030年供應鏈碳中和、沃爾瑪Project Gigaton計畫,食品業雀巢要求供應鏈全面改用再生能源
數位化碳管理工具普及 資策會與富士通建置碳數據平台,半導體業導入LCA軟體追蹤8類廢棄物再生碳效益
供應鏈協作模式轉型 台積電「1+N碳管理模式」整合35家供應商,螺絲業組聯盟分攤碳盤查成本,零售業冷鏈物流系統整合
低碳金融工具創新應用 上海推動碳帳戶融資,香港匯豐銀行推出供應鏈分級利率方案,連結供應商減碳表現與融資成本

參、ISO 14067為什麼很重要?

導入ISO 14067能帶來多項核心效益,以下列出四個主要效益及導入後量化效益:

效益 實例(量化數據)
法規合規 符合歐盟CBAM,節省年關稅15%
供應鏈透明度 台積電供應鏈碳排降低12%
市場信譽提升 取得碳標籤後產品銷量增30%
減碳機會識別 某MDF廠碳排減少10%

肆、什麼產業需要ISO 14067

以下表格列出十個常見產業導入ISO 14067的具體效益和正面實例:

產業 導入ISO 14067主要原因 實際案例/具體應用
電子製造業 供應鏈碳排佔比高(70-90%),需應對歐盟CBAM及客戶低碳採購要求 華碩商用筆電通過ISO 14067查證,使用再生金屬與FSC™包材
紡織業 歐盟碳關稅壓力,需區分天然/合成纖維碳係數 採用PCR規範計算碳足跡,建立紡織品類別規則
食品製造業 生命週期涵蓋農場到餐桌,需符合ESG框架與碳標籤申請 食用油製造商量化產品碳足跡,優化原料運輸與包裝設計
運輸業 車輛燃料碳排佔營運成本30-50%,需符合環保署碳盤查新制 雙鐵運輸業導入LCA軟體計算列車班次碳排,規劃電氣化轉型
半導體封測 廢棄物再生減碳需科學驗證,符合「資源循環零廢棄」政策 封測大廠分析8類廢棄物再生處理碳效益,建立PCR數據庫
廣告傳播業 數位廣告投放屬範疇三排放,需滿足品牌客戶ESG報告需求 電通集團完成全球首例數位廣告碳足跡查證,建立媒體投放計算模型
傳統製造業 供應鏈數據缺口達45%,需突破人工記錄誤差(±25%) 鑄造業導入物聯網採集關鍵工序能耗,重建鑄造係數資料庫
零售超商 單店年碳排逾5千噸,2025年納入強制盤查對象 連鎖超商建置冷鏈物流碳管理系統,優化冷藏設備能源效率
旅館業 建築能耗佔營運成本60%,需取得減碳標籤提升綠色住宿認證 星級飯店計算客房服務碳足跡,採用生物降解備品與智慧節能系統
大專院校 實驗室與校園設施屬高碳排熱點,需回應永續校園政策 大學導入ISO14067計算研究設備生命週期碳排,建立實驗廢棄物再生平台
ISO14067,什麼產業需要

伍、ISO 14067的導入流程與重點

一般導入ISO 14067時,輔導步驟及流程如下表所示:

流程 輔導重點 輔導目標 預期效果
1 目標設定與組織邊界定義 釐清碳盤查範圍 確定評估範圍
2 建立產品製造流程圖 建立產品生命週期流程圖 識別主要排放源
3 排放源識別 辨識生命週期各階段排放源 完整涵蓋所有排放源
4 數據收集計畫 規劃數據收集方法和工具 確保數據完整性和準確性
5 排放源識別與數據收集 建立完整LCA模型 獲取可靠的碳足跡數據
6 碳足跡計算與分析 進行碳足跡量化分析 評估產品碳排放量
7 減碳策略規劃 制定可行的減碳方案 降低產品生命週期碳排放
8 第三方查證準備 取得ISO 14067證書 提高報告可信度,符合法規要求

陸、企業導入ISO 14067過程常見的挑戰

企業導入 ISO 14067 過程常見的挑戰

企業在導入 ISO 14067 標準以量化和報告其產品碳足跡時,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這些挑戰涵蓋了資料收集、供應鏈透明度、技術能力和法規遵從等多個領域,影響著企業實施的成本和有效性。

  1. 資料收集與分析的高成本:為了準確計算產品碳足跡,企業需要從原材料開採到廢棄處理的整個生命週期中收集資料。這涉及跨部門和跨供應鏈的協作,使得資料收集和分析變得複雜且成本高昂。
  2. 供應鏈透明度不足:許多企業面臨著供應鏈透明度不足的問題。大約 45% 的企業因為供應商沒有建立碳盤查機制,導致關鍵環節(如原料、製造、運輸)的碳排放資料缺失,從而影響計算的準確性。
  3. 生命週期邊界界定困難:對於電子產品等複雜供應鏈,企業常常面臨“範圍 3”(間接排放)占比高達 70-90% 的情況,但難以精確歸屬排放源,容易產生重複計算或遺漏。
  4. 法規動態調整風險: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等機制每半年更新涵蓋品項與計算規則,企業需要持續更新資料模型,導致查證成本每年增加 15-20%。
  5. 綠色洗漂疑慮管理:部分企業由於未區分“組織碳足跡”與“產品碳足跡”,導致報告的可信度受到質疑,需要額外投入協力廠商查證。
  6. 產品比較基準缺失:同類產品缺乏行業統一的計算準則,例如紡織品未區分天然/合成纖維係數,導致減碳成效難以量化對標

亦即,企業在導入ISO 14067 的過程中會面臨諸多挑戰,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和精力來克服。 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些挑戰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企業才能有效地量化和管理其產品碳足跡,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ISO14067,企業導入過程常見的挑戰

柒、導入ISO 14067前的自我評估10要點

【導入ISO 14067系統自我評估10要點】

  1. 供應鏈碳足跡壓力主要客戶設定供應商碳排放目標,或要求提供產品碳足跡報告,綠色標準成為企業合作考量;若未達標,可能影響訂單或合作機會。
  2. 產品碳關稅風險:產品主要出口國家或地區(如歐盟)已實施或即將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或其他碳排放相關法規,增加營運成本;未及早因應可能導致產品價格競爭力下降。
  3. 企業減碳目標落實程度:企業已設定明確的減碳目標,但缺乏具體的產品碳足跡數據來評估進度,並提供產品綠色設計依據;缺少產品層級的數據,難以有效制定減碳策略。
  4. 供應鏈風險評估及協同減碳:供應鏈中存在高碳排放環節,可能影響企業的整體碳排放表現,需要與供應商共同合作降低產品生命週期碳排放;未有效管理供應鏈碳排放,可能增加企業的碳足跡風險。
  5. 利害關係人壓力與期望:投資者、消費者或非政府組織對企業的碳排放表現表示關注,並要求提高透明度,傾向於選擇低碳產品;忽略利害關係人的期望,可能損害企業聲譽。
  6. 產品差異化與市場競爭力:企業希望透過碳足跡資訊,將產品與競爭對手區隔,吸引注重環保的消費者,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未揭露碳足跡資訊,可能錯失市場機會。
  7. 內部碳管理能力與資源:企業缺乏專業的碳足跡評估團隊或工具,難以有效管理產品碳排放,需建立明確權責分工;欠缺碳管理能力可能導致碳排放數據不準確或不完整。
  8. 資源效率提升與成本降低:企業希望透過碳足跡分析,找出產品生命週期中的資源浪費環節,提升效率並節省能源,進而降低成本;未進行碳足跡分析,可能錯失資源效率改善的機會。
  9. 碳市場參與意願與碳資產:企業計劃參與碳交易市場,需要提供產品碳足跡數據作為基礎,掌握碳額度抵換;缺少碳足跡數據,將難以參與碳交易。
  10. 法規遵循成本與風險管理:企業預期未來碳排放相關法規將增加營運成本,希望提前進行碳足跡評估,降低風險並為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做準備;未能及早評估碳足跡可能導致未來法規遵循成本增加。

附錄A:ISO 14067程序文件

文件類型 內容重點
碳足跡報告書 生命週期階段排放量與數據來源
碳管理計畫 減碳目標、策略和具體措施
數據收集程序 數據收集方法、流程和責任
排放係數清單 使用的排放係數及其來源
品質保證程序 確保數據準確性和可靠性的方法

附錄B:第三方查證關注的ISO 14067條款

條款 稽核問題範例
4.3數據品質 如何確保供應商數據真實性?
5.2邊界設定 產品生命週期是否完整涵蓋?
6.4數據收集 數據收集方法是否合理?
7.1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是否符合標準?

【預約ISO 14067產品碳足跡導入與建置實務專人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