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什麼是ISO 50001?

一、源起

ISO 50001 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針對能源管理所制定的國際標準。鑑於全球對能源成本上升、能源安全以及氣候變遷減緩(特別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日益關注,一個能夠指導組織更有效地管理能源的通用框架變得至關重要。ISO 50001 的開發由ISO的專案委員會ISO/PC 242(後成為ISO/TC 301「能源管理與節能」技術委員會)負責,它整合了許多國家和地區已有的能源管理標準和實踐經驗。
該標準的第一版於2011年6月發布。為了與ISO管理系統標準的通用高階結構 (High-Level Structure, HLS, 又稱Annex SL) 保持一致,以便更好地與ISO 9001(品質管理)、ISO 14001(環境管理)等其他管理系統整合,ISO 50001 進行了修訂,最新版本為 ISO 50001:2018,於2018年8月發布。

二、一分鐘認識ISO 50001

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要求及使用指引」(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 是一項國際標準,它規定了組織建立、實施、維護及持續改進能源管理系統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nMS) 的要求。其核心目標是使組織能夠遵循一個系統化的方法,來實現能源績效(包括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及能源消耗)的持續改進。
ISO 50001 是一個可驗證 (certifiable) 的標準,適用於任何類型、規模、複雜程度、地理位置、組織文化或提供產品與服務的組織。它旨在幫助組織減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成本,並減少其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溫室氣體排放。

三、ISO 50001的關鍵要素

ISO 50001關鍵要素
核心要素 概念與原則
PDCA循環
(Plan-Do-Check-Act Cycle)
這是ISO 50001的核心理念,貫穿整個標準,用於推動能源管理系統和能源績效的持續改進。
  • 規劃 (Plan): 進行能源審查,建立能源基線、能源績效指標 (EnPIs),設定目標、標的及必要的行動計畫。
  • 執行 (Do): 實施能源管理行動計畫。
  • 檢查 (Check): 監督和量測與能源績效相關的流程和特性,並報告結果。
  • 行動 (Act):
能源審查線
(Energy Review)
依據數據分析組織的能源使用和消耗情況,以識別重大能源使用 (SEUs) 及能源績效改進的機會。
能源基線
(Energy Baseline, EnB)
一個或多個量化的參考基準,作為比較能源績效的基礎。
能源績效指標
(Energ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EnPIs)
組織自行定義的、用於量測或單位化的能源績效。
重大能源使用
(Significant Energy Uses, SEUs)
佔總能源消耗顯著比例,和/或提供顯著能源績效改進潛力的能源使用。
高階管理階層的承諾
(Top Management Commitment)
對於有效實施和維護能源管理系統至關重要。
法規與其他要求的符合性
(Legal and Other Requirements)
辨識並遵守適用的能源相關法規及其他要求。
運作管制
(Operational Control)
針對與SEUs相關的流程進行管制。
能源績效的監督、量測、分析與評估

四、標準架構 (ISO管理系統標準的高階結構 Annex SL – ISO 50001:2018版)

ISO 50001:2018 採用HLS架構,使其與其他管理系統標準的章款結構一致:
  • 第1章:適用範圍 (Scope)
  • 第2章:規範性參考文件 (Normative references)
  • 第3章:術語和定義 (Terms and definitions) – 包含許多能源管理特定術語。
  • 第4章:組織背景 (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 – 了解內外部議題、利害關係人的需求與期望、界定EnMS範圍。
  • 第5章:領導力 (Leadership) – 高階管理階層承諾、能源政策、角色、職責與權限。
  • 第6章:規劃 (Planning) – 處理風險與機會的措施、目標、能源標的、EnPIs、EnB、數據收集規劃、能源審查。
  • 第7章:支援 (Support) – 資源、能力、認知、溝通、文件化資訊。
  • 第8章:運作 (Operation) – 運作規劃與管制、設計、能源服務/產品/設備/能源的採購。
  • 第9章:績效評估 (Performance evaluation) – 能源績效與EnMS的監督、量測、分析與評估、內部稽核、管理階層審查。
  • 第10章:改進 (Improvement) – 不符合事項與矯正措施、能源績效與EnMS的持續改進。

貳、為何企業要導入ISO 50001?

ISO 50001效益

企業導入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的原因包括:

一、 降低能源成本:

系統性地辨識和實施節能機會,直接減少能源支出。

二、 提升能源績效:

持續改善能源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能源使用和消耗。

三、 符合法規要求:

遵守日益嚴格的能源相關法規及自願性協議(例如,台灣的《能源管理法》對能源大用戶的規定)。

四、 強化企業社會責任 (CSR) 與聲譽:

展現對永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承諾。

五、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節約能源是減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

六、 提高營運效率:

更佳的能源管理有助於穩定生產流程並提升整體營運效率。

七、 增強能源安全:

降低對波動的能源市場的依賴,並可考慮能源來源的多樣化。

八、 滿足客戶與利害關係人的期望:

市場對環境友善產品和負責任營運的需求不斷增加。

九、 獲取競爭優勢:

較低的營運成本和良好的企業形象有助於提升市場地位。

十、 支持國家/全球能源目標:

為達成更廣泛的節能和氣候變遷減緩目標做出貢獻。

參、ISO 50001如何幫助企業?

導入ISO 50001對企業的重要性及提供的幫助包括:

一、 提供能源管理的結構化框架:使企業能有系統、有條理地管理其能源資源。

二、 系統性辨識節能潛力:透過能源審查和數據分析,精準找出節能機會點。

三、 數據驅動的決策:基於能源績效指標 (EnPIs) 和能源基線 (EnB) 進行決策,更具科學性。

四、 提升全員參與度:提高員工的節能意識,並鼓勵其參與節能活動。

五、 改善重大能源使用的運作管制:確保能源使用效率。

六、 可證實的持續改進:在能源績效方面取得持續且可量測的進步。

七、 增強外部信任度: 通過第三方驗證,可向外界證明其能源管理系統的有效性。

八、 易於整合其他管理系統:由於採用HLS架構,能順利與ISO 9001、ISO 14001等系統整合。

九、 管理能源相關風險如能源價格波動風險、供應中斷風險等。

十、 實現長期成本降低與獲利能力提升。

肆、什麼產業需要ISO 50001?

ISO 50001適用於所有希望管理其能源消耗並改善能源績效的組織,不論其類型、規模或行業。 特別是:

一、 能源密集型產業:

如製造業(水泥、鋼鐵、石化、造紙、汽車等)、礦業、發電業等。

二、 商業建築:

如辦公大樓、零售商場、飯店、醫院等(具有顯著的空調、照明等能耗)。

三、 公共部門組織:

如政府機關、學校、大學、大眾運輸系統等。

四、 運輸及物流業。

五、 能源成本佔比較高的組織。

六、 受能源或碳排放相關法規管制的組織。 (例如,台灣依《能源管理法》指定的能源大用戶)。

七、 致力於環境永續發展和溫室氣體減量的組織。

八、 任何尋求透過更佳的能源管理來系統性地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的組織。

伍、ISO 50001輔導流程

ISO 50001輔導流程

企業導入ISO 50001並尋求驗證的流程通常如下,可尋求外部顧問協助:

一、 認知建立與高階承諾 (Awareness & Commitment):

  • 了解ISO 50001標準的要求、原則及其對組織的益處。
  • 獲得最高管理階層對導入EnMS的明確承諾與支持(此為成功關鍵)。
  • 成立能源管理推動小組,並指派能源管理代表或負責人。

二、 範疇界定與能源政策制定 (Scope Definition & Energy Policy – 依標準第4、5章):

  • 明確界定EnMS的適用範圍和邊界。
  • 制定並向組織內部溝通能源政策。

三、 能源規劃 (Energy Planning – 依標準第6章):

  • 執行能源審查: 全面審查組織的能源來源、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辨識重大能源使用 (SEUs)。
  • 建立能源基線 (EnB): 設定一個或多個量化的基準,用於後續能源績效的比較。
  • 發展能源績效指標 (EnPIs): 選擇適合組織的EnPIs來追蹤能源績效。
  • 設定目標與標的: 建立可量測的能源績效目標和具體的能源標的。
  • 制定行動計畫: 規劃達成目標與標的的具體行動方案。
  • 規劃數據收集: 規劃收集必要的能源數據,以支持EnPIs和EnB的計算與監控。

四、 實施與運作 (Implementation & Operation – 依標準第7、8章):

  • 配置必要的資源(人力、財務、技術等)。
  • 確保相關人員具備所需能力,提供培訓並提升全員節能認知。
  • 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並管理好文件化資訊。
  • 實施針對SEUs的運作管制、新設/變更設施或設備的設計考量,以及能源服務/產品/能源的採購管理。

五、 績效評估 (Performance Evaluation – 依標準第9章):

  • 依據EnPIs、EnB、目標及標的,監督、量測、分析和評估能源績效。
  • 評估法規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
  • 定期執行EnMS內部稽核。
  • 由管理階層對EnMS進行審查。

六、 改進 (Improvement – 依標準第10章):

  • 處理不符合事項並實施矯正措施。
  • 持續改進能源績效及EnMS的有效性。

七、 (選擇性) 外部驗證稽核 (Optional: External Certification Audit):

  • 接洽經認可的驗證機構,安排ISO 50001的驗證稽核。
  • 通常分為第一階段稽核(文件審查及準備度評估)和第二階段稽核(實施有效性評估)。
  • 成功完成稽核後,即可獲得ISO 50001驗證證書。

在導入過程中,特別是在能源審查、EnPIs/EnB的建立、內部稽核等階段,企業可尋求華宇企管專業顧問團隊協助,以確保導入的順利與有效。

【預約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介紹專人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