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留住好人才?–談人員流動率!

          企業較難平衡的資源有三種,分別是資金資源、系統資源和人力資源。在資金資源的部分,企業應注重資金的配置,盡量減緩資金浪費的可能;在系統資源的建構上,則是企業為因應迅速發展,在大量管理上所必須歷經的電子化過程,必須有妥善的建置。而人力資源是企業的主要競爭力之一,因此留住優秀人才,成為企業必要關注的功課之一。在幾次輔導與訪談過程中,企業經常向我提問:

 「請問顧問, 我們的人離職率很高, 請問有什麼方法留住人 ?」

「我們的員工年資二極化, 資深的人很資深, 資淺的人非常多, 但是中間的人非常少, 該怎麼辦 ?」

 「請問老師, 目前人員的流動率很高, 請問有什麼招聘的好方法 ?」

 「好不容易招募到的人, 給了製造單位, 留不住二天就跑了, 該怎麼辦 ?」

 

         的確, 在與客戶的輔導活動 (或訪談)過程中, 無論是台灣還是大陸的工廠, 或是大/中/小型企業, 最常被諮詢的議題除了自身的專業外,莫過於「離職率」了 (或是稱為流動率)。而筆者不是人資領域的專家,當然也不是人力仲介, 按理說,不該發表意見,但是看到訪談成員及學員們殷殷期望得到答案的眼神, 筆者提出二個觀點:

  • ·    對於高流動率, 是「正常」還是「異常」?
  • ·   對於流動率, 要有「悲天憫人」的心

拋出這二點後, 通常大部分的人會不知所云 ……

  • ·    觀點一對於高流動率, 是正常還是異常 ?

         筆者曾在台灣上市企業工作,工廠地點設在廣州,直接員工約有六千人左右, 員工的離職率非常高,原本認為這是該年度的異常現象,因此採取了一般企業常用的對策,從學校招募、員工介紹、外地招工 ……等做法, 但是離職率仍然居高不下。 因此,當時主管們回頭查詢過去 2 ~ 3年的紀錄,發現所謂的「高人員流動率」且「異常」太多次,我們是該改變態度,要將此一情況視為「正常」。 因此,既然視高流動率是一種常態的話,那麼採取的應對之策自然也就大不同了!目前台灣製造業的流動率偏高或是偏低,各企業心中自有一把量尺,但筆者的觀點,不在於要將流動率的高或低視為正常或是異常,而是希望企業要將員工的流動率視為一種「正常 (常態)」,面對心態的轉變,應對之策也要有不一樣的思維。

  • ·    觀點二 : 對於流動率, 要有悲天憫人的心

我們心中先浮現二個場景:

場景一公司招聘 10位新進人員, 先做一般培訓包含:公司簡介、工作簡介、環境介紹 ……等, 然後立即放到製造單位上戰場,經過二天只剩 5人,再過五天只剩 3人,這應該是企業中很常見的狀態,這樣離職率約莫是 70%。場景二公司招募10位新同仁, 除了一般培訓,還有二天的技能練習與嚴格考驗把關後,最後只剩 5人通過考核, 然後才分發到製造單位,經過一週後公司還是只剩 3人,這樣離職率還是 70%

          這二種作法有何差異 ? 離職率相同, 但是影響的層面卻有很大的不同。 直接分發 10人給現場,效率下降是必然的!但是隱藏潛在的作業品質問題, 卻是企業一大隱憂;而且為了安排10位新進人員, 必須花上相當的人事成本. 相較之下,場景二只分發5人到工作現場的情況,相對影響企業會比較低。

          另外還有一配套措施,就是要區分為離職率,2天內離職的人員由人事單位負責;7天內離職率的人員由製造單位負責,如此一來,也可將以往流動率權責不清的議題做一區別。那這樣的作法與「悲天憫人」有何關聯?以往人事單位招募到人員,就會立刻轉給製造單位,而較少顧及新進員工與製造單位的「心情」;而製造單位也會因為缺乏人力,沒有安排完善的訓練與介紹後就讓新進人員快速上線,因此缺少了一份的「關注」,進而造成新進員工的快速流動,這也是我會說企業欠缺了「悲天憫人」的心態。

         「悲天憫人」不是用嘴吧說, 而是要思考讓現場的工作穩定、及時化與輕鬆 的自働化, 現場的工作穩定而輕鬆, 自然會影響人員, 讓員工比較願意留下來, 而間接的也讓製造品質穩定了 ! 當然不是所有的工站都可以做到,因此,筆者在輔導的第一天開始不斷的提醒幹部,要讓現場作業「穩定與輕鬆」,過程中也引入「ABC工站」的作法,協助企業創造穩定與輕鬆的工作環境。

何謂「ABC工站」?以麥當勞店面的作業為例:

    ·         A類 : 前台人員只負責接單/ 處理訂單/ 負責客人基本要求 (工作簡單,可快速上手)

  • ·    B : 後台烹飪 (需要技巧,有速度要求)
  • ·    C類 : 負責供料/ 補給… (需要相當熟練的技巧與速度要求)

          這時候,你需要關注哪種層級的流動率?你還會怕人員流動嗎?而筆者輔導的二家公司中,人事單位姑且採用我的建議,試行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員工總流動率居然降低了20% ~ 30%,而投入製造單位後的 7天離職率,也降低了1/2左右,對於製造單位關注的產品品質與生產效率問題,相對影響程度也比以往減少很多。其實大部分作業人員的流動,就是因為現場的工作太忙、太趕 ,或是一下子很忙, 一下子不忙;但是人們希望是順順利利的作業。因此,筆者要提醒製造主管們,要有「悲天憫人」及要「以人為本」的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