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第 28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決議及應對發展

【華宇新訊】淺析第 28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決議及應對發展(下)

第 28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重要決議

▓ 減緩:

締約方意識到要將全球升溫限制在 1.5 °C,必須深入、快速且持續地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以 2019 年為基準,2030 年要減少 43 %、2035 年減少 60 %、2050 年要達到二氧化碳淨零排放;所以呼籲締約方因應不同的國情、路徑和方法,以國家自主決定的方式,針對下列重點來努力:

● 2030 年前將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增至三倍,將全球能源效率年均改進率提高一倍。

● 努力加速逐步減少未使用碳捕捉技術的燃煤電力。

● 在全球加速逐步實現淨零排放能源系統,在本世紀中葉前後改用零碳燃料或低碳燃料。

● 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讓能源系統「轉型脫離」化石燃料;在此關鍵十年服膺科學原則加快行動,到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

● 加速發展零排和低排技術,包括但不限於可再生能源、核能、減排和清除技術(如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特別是那些難以減排的行業)以及低碳氫生產等等。

● 到 2030 年在全球加快並大幅減少二氧化碳以外的排放量,尤其是甲烷。

● 加速實現道路交通減排目標,包括擴展基礎設施及快速部署零排及低排放車輛。

● 盡快逐步淘汰低效的化石燃料補貼,因其無助於解決能源不足或公正轉型。

● 希望締約方須努力養護、保育及恢復自然與生態系,在 2030 年前停止毀林和森林退化並加以扭轉,並永續管理森林及增進森林碳儲量;還要保護及恢復海洋與沿海生態系,也必須轉型成永續的生活、消費及生產模式。

▓ 減緩:

敦促締約方並邀請非締約方利益相關者,按照「格拉斯哥-沙姆沙伊赫實施計畫」的全球適應目標,提高企圖心、強化適應行動並提供支援,以便按照相關全球框架,從地方到全球的各個層級,都大規模地加速行動,在 2030 年前逐步實現以下具體目標,並維持下去。

◆ 大幅減少氣候引起的水資源短缺,增強對水相關災害的氣候韌性,打造供水及衛生設施的韌性,使人人都能獲得安全且負擔得起的飲用水。

◆ 打造具備氣候韌性之糧食及農業生產、供應與分配,並增加永續及可再生生產,使所有人都能公平獲得充足的食物和營養。

◆ 實現對氣候變遷相關健康影響的韌性,促進氣候韌性之衛生服務,大幅降低與氣候相關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特別是在最脆弱的社區。

◆ 減輕氣候對生態系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加速採用以生態系為本之適應辦法與解決方案,藉此對生態系及生物多樣性進行管理、強化、恢復及養護;對陸地、內陸水域、山區、海洋和沿海生態系都加以保護。

◆ 提高基礎設施和人類居住區對氣候變遷影響的韌性,以確保能提供所有人基本和持續的必要服務,並盡最大可能減少氣候對基礎設施和人類居住區的影響。

◆ 大幅減輕氣候變遷對於消除貧窮及維持生計的不利影響,盡量對所有人都採取適應性社會保障措施。

◆ 保護文化遺產免受氣候相關風險的影響,為此制定保護文化習俗和遺址的適應策略,並以傳統知識、原住民智慧與在地知識系統為依歸來設計氣候韌性基礎設施。

▓ 執行手段 :

● 資金:

◆ 適應資金:估計至 2030 年,開發中國家的適應資金需求為每年 2,150 億至 3,870 億美元,且每年需要對清潔能源投資約 4.3 兆美元,之後至 2050 年每年需要投資 5 兆美元,方能在 2050 年前實現淨零排放。在減緩升溫及適應暖化兩者間取得平衡的脈絡下,研擬在 2025 年前讓已開發之締約方集體提供的適應資金提高兩倍(以 2019 年為基準)。

◆ 新集體量化目標(NCQG):NCQG 有所進展,該目標是已開發締約方承諾每年提供 1,000 億美元資金,資助開發中國家的減緩及適應措施,雖然 2021 年有所進展,但目標尚未實現。締約方一致同意在 COP29 之前起草 2025 年後的財務目標,但如同 2022 年討論損失與損害,細節要到 2024 年才能敲定。NCQG 的設定應以現有最佳科學為基礎,包括但不限於 IPCC 的調查結果,方法是建立必要的有利環境,部署擔保、股權及混合融資以降低風險;引入碳定價、對金融市場徵稅、解決化石燃料補貼等問題。根據經驗教訓,要將問責制及透明度框架納入 NCQG,透過相關建議來動員私人資金,公共干預措施也是必要的。在時間框架方面,大會給出一系列的框架選項,強調需根據預先確定的時間框架並嵌入審查及調整機制,要和全球盤點的周期保持一致,以確保 NCQG 本質上保持動態,而能持續反映開發中國家不斷變化的需求及優先事項。

◆ 損失與損害基金:敦促已開發締約方繼續給予資金支持,並鼓勵其他締約方在自願的前提下的捐助或繼續捐助資金,俾利依照 COP28 與 CMP5 的決議來解決損失與損害相關問題;2023 年 11 月 30 日已募集 4.2 億美元資金。大會決議將籌組新的秘書處,獨立運作專門提供損失與損害基金相關服務;過渡期間,責成 UNFCCC 秘書處及綠色氣候基金,並邀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組成臨時秘書處。大會並邀請世界銀行來管理損失與損害基金,為期四年。允許所有開發中國家直接獲得基金,國家以下各級或是以國家和區域實體來申請相關小額補助,並希望世界銀行可以協助基金得到各種來源的捐款。

● 技術及移轉:要實現《巴黎協定》的長期目標,就必須建立適當的扶持框架並取得國際合作,迅速且大規模地部署與採用現有清潔技術,加快創新,實現數位化轉型;開發、示範及推廣新興技術,並讓新技術易於取得。提倡人工智慧對於促進氣候行動的益處,將人工智慧當成技術工具,以推動並擴大在開發中國家(尤其是最低度開發國家及發展中的小島嶼國家)的變革性氣候減緩與適應之解決方案,同時應對大會決議中所述的人工智慧挑戰與風險。

● 能力建設:承認開發中國家締約方在有效履行《巴黎協定》上面有能力差距及迫切需要,包括技能發展、各機構治理與協調能力、技術評估與建模、戰略政策的制定、執行與能力維持;亟需解決這些限制,方能有效履行《巴黎協定》的要求並彌補差距。認可當地社區及原住人民的平台有助於加強原住民與地方有效參與《巴黎協定》之政府間進程,籲請締約方讓原住民和當地社區確實參與氣候政策與行動。並呼籲資金機制及適應基金的實際經營者,進一步捐助開發中國家,支持其能力建設。

▓ 後續因對發展:

首先來瞭解 2023 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2023 年 12月 8 日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新氣候研究所(NewClimate Institution)與氣候行動網絡(Climate Action Network International)共同於 COP28 會議期間公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CCPI)。該評比針對「溫室氣體排放」、「再生能源」、「能源使用」、「氣候政策」等 4 項指標對 67 個國家實施評比。2023 年度台灣的評比排名第 61 名,中國大陸評比排名第 51 名。

綜合上列決議事項,我們可以瞭解「要限制全球升溫,必須要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針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個議題,我們區分「政府政策」及「企業組織」等兩個部分來討論:

● 「政府政策」:一個國家的「能源政策」(包含能源使用與再生能源),在政策規劃與制定時需要考慮的層面很廣泛,舉凡「能源資源獲得條件」、「地緣戰略因素特性」,甚至「國家自身地理條件」等都必須考慮進去,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資源都是掌握在「國家」的手上,因此端賴主管機關如何去善用資源、策訂政策、提升技術,如同「COP28」的決議所提「加速發展零排和低排技術,包括但不限於可再生能源、核能、減排和清除技術(如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以及低碳氫生產等」。以改善國家整體溫室氣體排放

● 「企業組織」:企業組織要如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呢?先打個比方說明,如同人們想要減肥,就必須先量秤體重,才能檢討與分析形成體重的原因,進而策進與排除達到設定的體重目標。所以「企業組織」必須要先通盤詳實的實施 溫室氣體盤查,瞭解自身的「排放源」與「整體二氧化碳排放當量」,才能進而檢討分析成因與策進改善策略。當前全球邁入氣候緊急時代,逾 130 個國家宣布 2050 年前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為達成此一雄心,目前歐盟已頒訂「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美國也正在修頒「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 CCA)」,其他國家(經濟體)也陸續研議相關作法。對於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組織」碳稅無疑是額外成本的增加,所以應該把握目前過渡調適期,徹底完成溫室氣體盤查與策進,優化製程有關事項,減少碳排放成本,才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參考來源:
● 2023 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 https://reurl.cc/77KkZ5
● CSR@天下/石轉綠的中場戰役:COP28 https://csr.cw.com.tw/feature/cop28
● Climate Action Tracker/STATE CHANGE LAB 2023 https://reurl.cc/77KMqb
●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資料庫 https://smctw.tw/16820/
● 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新氣候研究所(NewClimate Institution)與氣候行動網絡(Climate Action Network International)共同於 COP 期間公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CCPI)。 https://ccpi.org/
● PWC/歐盟碳關稅即將上路!碳關稅是什麼呢?企業要如何布局因應? https://www.pwc.tw/zh/topics/trends/what-is-carbon-taxes.html
● 遠見永續共好/CBAM 歐盟碳關稅 10 月上路!5 件你必須知道的事 https://esg.gvm.com.tw/article/28453

資料來源:貝爾國際驗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