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由 ISO IWA 42 不單單與 GRI、SDG、TCFD、SASB 相互呼應,更與資本市場 ESG 關鍵趨勢息息相關,所以,從組織及報導實務(GRI 2)的框架來比對公司治理方向是否一致,以激勵價值鏈、供應鏈生態圈及投資者鑑別正確的投資決定,所提供的資金在 ESG 中的責任投資與激勵措施,將加以管理風險並促進公司的永續性和復原力。把 ISO IWA 42 淨零指南與組織企業的永續報告書相對照,可以發現很多內容都是現在進行式,而 ISO IWA 42 提供的是加速前進的方法。
透過這樣的連結,除了提到 ISO IWA 42 的界限,淨零的核心目標仍是人類造成增加多少溫室氣體碳排,後續就是要減少等量的溫室氣體碳排。所以無論是 SBTi(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或 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在設定全球升溫低於 1.5 度的淨零碳排計畫時,也同步符合了 GRI 305 的排放準則;而在依據 ISO IWA 42 規劃溫室氣體碳排計畫時,計畫的架構、標準、公司治理、整個 ESG 框架等,都已涵納其中。
甚至考量到股東的利益,包含過渡時間要怎麼安排設定,而高階主管要納入公司章程裡的公司治理策略,依循 ISO IWA 42 的界線、水平,整體可以規畫得更加創新、超前布署,以達成最終目標-形成科學上可進行、技術上可實現的行動方案。相關環節中,一定要記住自己組織的量測跟監測,這兩個部分都需留下數據紀錄,與前後數據之對比。如此,才有辦法如實呈現從「無」過渡到「有」,以及從「有」到「真正實現」的過程。
只是,在所有計畫開始之前要特別強調的,還是在於領導者的承諾跟公司治理。若沒有最高主管的領導與承諾,計畫不見得能夠逐步實現,再來才會是共通的「術語與定義」。定義完成,就不會再有誇大不實的漂綠或者是未知的風險存在。之後就是依照自己組織的產業類別來設定可達成的目標。而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也是另一個重點,讓這份依循 ISO IWA 42 的報告書內容具備透明度與完整性,並且讓所有的利害關係人都能同意接受。
全球已有超過 130 個國家宣示在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一些比較先進的策略或方法都可以透過國際活動加以分享,例如在 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現場,很多國家代表會互相交流不同的節能減碳商品或方法,體現共同達成淨零目標的決心 。
p 全球追求淨零排放趨勢
為了在產業面有效推動淨零目標,臺灣政府為製造部門準備了不少補助政策,包括在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循環經濟上等三大面向共 11 項措施。例如食品產業的「植物肉」,甚至有研究如何捕捉空氣中 CO2 的「碳捕捉」,或是綠能淨能的創新技術等。
其實,整體氣候變遷的商機無處不在,各行各業都可以找到轉化為獨特商機的契機。只是在經營層面,將之加入企業的永續報告書內容時必須加以說明,因為它不僅是短期穩定企業的營收,更重要的是讓企業的利害關係人了解,即使未在三年內產生獲利,也將於長期例如十年間獲利,所以需要在組織的利害關係人的碳管理機制中預先做好規劃跟設定。
在永續報告書的主題也不只是淨零碳排,建議也把員工穩定的工作機會包含在內,成為可以影響到其他 SDG 層面的關聯性活動。如此一來,才會真正達到集團企業的成長。另外,環境部規定一定年限內要針對能源設備汰舊換新,但是在依 SASB(永續會計準則)計算財務成本上,企業如何去分攤或者做「內部碳定價」,其實也受到 ISO IWA 42 制定時的影響,讓減碳成果與企業各部門的成本與營收產生直接關連,並以此當作組織減碳的決策條件以及整合碳成本的指標項目之一。
p 組織落實減碳行動
儘管我們希望能加速朝向淨零目標前進,但目前大部分企業組織都還在碳中和這個階段努力,基本上 70% 的組織企業,大概仍在針對 CO2 排放量持續監測計算中。部分企業則早在 2030 年就可以實現淨零承諾了,尤其是 Google 與 Apple 蘋果大廠,其相關的供應鏈真的壓力很大。臺灣很多供應鏈針對類似 Apple 大廠所帶來的強大壓力,卯足了勁也想盡方法以符合要求,包括主動碳排減量、購買森林碳匯等,從碳中和,進階到淨零,最終做到負碳排。在實際推行過程中,也能讓我們臺灣這塊寶地,尤其是優質的土壤碳匯環境條件,被持續發掘出收納更多 CO2 的方法 。
▲ 減碳進程:碳中和、淨零,以及負碳排
公司營運與環境議題中的生物多樣性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GRI 300 是環境主題系列,會提到範疇一、範疇二,以及範疇三,溫室氣體的間接或者是直接排放,一直到強調生物多樣性,是因為包含了動植物與微生物,也就是先前談到的「菌」。只要能夠讓生物體系中不同物種恢復原本的蓬勃多元,都是生物多樣性的展現。而展現的場所不侷限於組織企業所在的建築物,可以是在組織所管理的保護區做進行物種棲息地的環境保護,或是針對被國際組織列為瀕臨絕種的特有種作物種復育,都可以依計畫進行多元化運用跟實際管理。
生物多樣性從保護計畫開始,水循環是相對重要的一點。大部分人覺得 ISO IWA 42 重點是保護水資源,其實不僅聚焦在「水」,它是淨零行動的指南指標。在這整個過程,ISO IWA 42 包含了水循環、土壤肥力、氣候調節等,所以其實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層面包含了農林漁牧,而自然碳匯(Natural Carbon Sink)無論是藍碳、綠碳、黃碳,都是我們未來消減 CO2 的可能方法。只是在跟農業局提案時,會發現這些自然碳匯目前都無法輕易量測出碳匯存量,必須先以方法論進行 POC 實證(概念性驗證,Proof of Concept,簡稱 POC) 。
▲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影響層面。
許多公司在業務營運中對生物多樣性產生了負面影響,例如,公司的生產過程可能會造成水、土壤和空氣污染,從而對當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造成威脅。此外,組織企業的開發活動,也可能破壞特定物種的棲息地、削弱物種多樣性。如果企業未能有效保護和維護生物多樣性,可能會對企業造成法律、品牌形象、營運和資源等多方面的風險和損失。
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對企業的永續發展至關重要。尤其是 2023 年開始,許多公司已開始意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並開始採取相應的行動。例如,企業實施生態保護計畫,以減少其對當地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此外,一些公司也開始在其供應鏈中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例如採用永續農業和林業實踐,以減少其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甚至轉化為生態關懷的員工旅遊,或是員工關懷生態區域時也能有助於永續發展 KPI,這些經營模式也能納入永續報告書的內容之一。
可再生能源指的是從資源中收集的能量,資源的自然補充速度等於或快於提取或使用的速度,包括陽光、風、雨、潮汐、波浪、生物質和地熱等能源。而臺灣的再生能源應用占比較高的項目還是陽光;南部陽光充足,風力在新竹比較豐沛,但在雨水一項,比較容易因為氣候缺水,再來是宜蘭花東的地熱跟生物質。這些可再生能源,不見得要從國外找起,臺灣很多技術高手,例如將原本疏伐砍掉的植物或是樹種燃燒成生質燃料油。
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好處,除了降低能源成本,同時也創造了就業機會。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好處,除了降低能源成本,同時也創造了就業機會。在永續報告書寫到環境保護(E,environmental)面向時,其實也因此同時帶到了社會責任(S,social)的指標。尤其現在學校,針對應用再生能源所培育的學生,都是畢業即能入社會就業的專門人員,於此同時也創造相關的技術與經濟發展,衍伸為符合 SDG 8(就業與經濟成長)或者是 SDG 4(優質教育)的能量。
可以觀察,整體永續的脈絡與在地性、完整性跟 ISO IWA 42 息息相關。相關技術的創新,包含提高高效能源的轉換跟降低成本,在日新月異的技術研發推進下,或許不久的將來,原本的發展挑戰都能找到方法應對,政府政策目前也朝向永續目標給予相關補助支持,讓有心發展的組織企業有可依循的準備方向。
不同產業類別的溫室氣體排放依據排放源分類為範疇一到範疇三,甚至包含農業活動的溫室氣體也是範疇一的來源之一。企業需要承擔起其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中的責任,於是如何採取積極的行動或措施降低因生產供應鏈需求而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實現全球氣候目標,就成了各家企業的焦點也是焦慮所在。
只是國際針對試圖以模擬兩可或是空洞誇大的聲明來漂綠的組織或企業設下淨零索賠的防線,所以我們盡量以自身能夠減碳排量的部分為努力目標,以免要花費愈來愈高的預算對外購買碳權。但如果企業能夠自己創造新商機,從自身減下來的碳排放量累積得愈來愈多,還有機會轉賣給其他外界資本市場的人,這才是能夠真正做到持續永續經營的淨零模式。
範疇三排放是企業在實現減排目標和推進永續發展過程中特別關注的重要面向,也是全世界包括美國、歐洲企業都很頭痛的問題。而解決的重點在於加強供應鏈的管理。
企業應該制定相應的節能減排計畫,與供應商和客戶合作,降低間接排放的影響,並改進供應鏈和產品設計,選擇使用綠色材料和生產過程的方法,減少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排放和消耗,鼓勵其供應商採用更環保的方法和材料,以進一步減少整體供應鏈的排放。這不僅對環境和人類健康有益,也對企業本身帶來了商業和競爭優勢,實現低碳經濟的永續發展。
水資源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對於維護環境、保障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都至關重要,也是永續報告書的重要議題之一。水資源是企業最關心的前五大議題中,僅排在氣候變遷、再生能源之後,占比略高於人權跟反貪腐議題。
在水資源議題的探討中,不論是生態環境、社會影響還是經濟效益,都需要在永續報告書的 GRI 303-1 中列舉一些共享水資源的實際案例。當將水視為一種共享資源時,與供應鏈的合作便至關重要。以下舉例子以供參考:
由於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的補助金額不同,某年一位台南的客戶的專案恰好與台南市政府提供的水資源補助案有關。因此,客戶針對水資源的部分申請了補助,使其所屬企業在水資源的取用、使用和排放方面都有了完整的解決方案。
真正落實到企業的 ESG,這也是每個縣市政府致力於推動的方向。因此,政府的各項政策補助,包括國際資源都是大眾關注的焦點。如果能夠將所有資源整合以解決這些議題,企業的戰略規劃和總體解決方案將從系統和管理層面得到全面提升,從而更好地應對未來申請 SBTi、R100 或 ISO IWA 42 等標準,以及應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 水資源的重要性體現在三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