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越南生產看製造業宿命,企業如何逆轉思維!!

最近剛完成越南 10個月的輔導案,突然想起,其實越南對我們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

l   熟悉的 : 在中國南邊,搭火車可以到;打過越戰,誰勝誰敗,搞不太清楚;曾是法國殖民地;是世界三大交通奇景之一 (如下圖);是東協的一員…

l   陌生的 :

n   2015第一季GDP6%,創2011年以來新高

n   越南勞動能量強勁,逐漸取代中國勞力優勢 (越南6成的人口在30歲以下, 勞動力充沛)

n   越南四大出口市場為美國東協歐盟日本….

憶起第一次輔導前與客戶溝通場景,

「台灣已有工廠,為何要到越南?」我問到,

客戶的高階主管說 : 「薪資低 ( 1),客戶要求 (供應鏈) …,而隨著未來薪資上漲的趨勢,部分客戶開始調查柬埔寨設廠的可能性。」

而我又問起 :「柬埔寨的語言與員工素質、環境…」,

客戶主管有道:「比越南差。」

我再問道:「那我們要如何面對員工的議題 ?

主管 :……

 

這讓我想起許多台商逐水草遷移的景象,從台灣 –> 馬來西亞 –> 中國沿海 –> 中國內地 –> 越南/ 泰國,很多人說,這是製造業的宿命。那我心中冒起一個問號,那之後還能往哪裡跑 ? 這真的是製造業的宿命 (哪邊人工成本低廉,就往哪邊跑) ? 員工薪資高低,是一個必要條件嗎 ? 員工素質高低也是一個必要條件 ?

當初專案起因是來自於高階主管期望:希望一線幹部 (越幹)的能力能夠提升,進而讓現場的能力也能夠提升 (效率/ 品質 …)。而我再回顧與客戶這十個月的活動過程中,透過翻譯及推動小組成員的努力, 幹部們從開始的不理解而抗拒,到嘗試在現場開始動手做,最後得到成果是:

 

 上述案例,不過是活動過程中的點滴,但代表的是企業的能力 (品質/成本/交期),還是來自於現場的實現力;而現場的實現力,則源於幹部的能力;而幹部的能力改變與否,則在於企業是否願意塑造一個可改變的氛圍,進而讓幹部去改變,否則顧問一走,現場的改變也會隨之停止 !

 

誠如最後活動總結時,高階的談話 : 「面對未來的競爭,價格已經不是決勝的關鍵,管理幹部的腳步要能夠跟得上公司成長的速度,我們要延續這樣的成果持續改善,所以成立了改善小組,也希望各位都能有戰鬥的精神持續配合執行 !!!

我想,這才是面對「製造業宿命」如何逆轉應有的真正思維吧 !!!

 

1 : 國際勞工組織(ILO2014-2015年度全球工資報告,越南2012年平均月工資為181美元, 高於老撾119美元、柬埔寨121美元和印尼174美元, 但只有泰國 (357美元)的一半, 低於馬來西亞 (609美元)的三分之一, 約為新加坡 (3547美元)的二十分之一.

圖一來源:https://socialisttw.wordpress.com-越南製造

圖二來源:http://auto.ce.cn/main/xwzx/yjpl/zy/200909/08/t20090908北京腳踏車

         http://blog.xuite.net/pussy.lien/happy/12473745-胡志明市街景

         http://ww.daliulian.net/cat51/node351333/2524-印度火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